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按照財農〔2017〕40號及財農﹝2018﹞1號文件要求,加速開展農業信貸擔保業務,力爭實現全國農擔體系擔保業務規模對資本金放大兩倍等各項目標任務,3月28日上午,國家農擔公司在京組織召開2018年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經驗交流和工作推進會,交流和分享農業擔保工作先進經驗,共商拓展業務規模的思路和做法。國家農擔公司董事長張洪武出席會議并講話。山東農擔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文旭,黨委委員、董事胡成立同志參加會議。
張洪武表示:
農擔體系建立近2年來,政策性擔保的經濟助推器功能和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撬動大量銀行信貸資金和其他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領域支持農業發展,“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初步緩解。成績的取得和作用的發揮充分證明,中央通過組建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構建財政金融協同支農機制,來解決農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現代農業發展,這一決策部署的前瞻性和正確性。
張洪武認為:
農擔體系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全體系廣大干部員工直面挑戰、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充分說明農擔隊伍講大局、講奉獻,關鍵時刻頂得上去、拿得下來。農擔體系既取得了優異的工作業績,也沉淀了埋頭苦干、敢打敢拼,大膽開拓、持續創業的獨特精神氣質。
張洪武強調:
全國農擔體系是一個整體,體系的發展離不開各省農擔公司、全體系每一名同仁的共同努力。要充分發揮先進榜樣的示范帶動作用,真正讓農擔成為一個上下聯動、緊密可控、運行高效的整體,更好地發揮合力,從而進一步推進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盡快做大做優擔保業務,充分發揮農擔體系的功能作用。希望農擔體系的每一位同志,都能講大局、講責任、講奉獻,自覺維護體系的完整、主動接受體系的規范、不斷增強體系的合力,凝聚共識、凝心聚力,共同把農業信貸擔保事業做好,把農擔人的職責使命履行好。
張洪武指出: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全面部署,明確提出,要“發揮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通過財政擔保費率補助和以獎代補等,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力度”。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征程需要新作為。作為服務“三農”的政策性機構,農擔體系使命重大、任艱道遠,必須深入學習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和財政部關于做好農業信貸擔保工作的一系列文件和要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把崇高的理想抱負融入平凡的工作崗位,聚焦目標勇擔當,履職盡責抓落實,用火熱的激情和辛勤的汗水創造驕人的業績,為破解農村金融供需矛盾、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張洪武對下一步重點工作提出要求:
一是努力把規模做大,把機構做實。各省級農擔公司要通過分公司、辦事處等多種形式,設立市縣級業務分支機構,并將其作為農業擔保業務實施的主體,力爭年底前建成上下聯動、緊密可控、運行高效的農業信貸擔保服務網絡體系,實現對全國1142個主要農業縣的機構和業務全覆蓋,擔保業務規模對資本金放大比例達到2倍。
二是努力把心態放平,把思路放寬。在工作開展中,農擔人一定要把心態放平,踏踏實實履行崗位職責,盡心盡力干好本職工作,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穩扎穩打,多向有關方面匯報請示,爭取理解和支持。
同時,要放寬思路,探索如何從農村金融制度的頂層設計著眼,從農村金融服務的供給側入手,讓農村金融制度主動適應農業和農村,建立起符合農業產業特點和農村社會特征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要通過“看人”(主要判斷擔保主體是否存在道德風險,確定其還款意愿)和“看事”(主要判斷擔保項目的經營管理能力和產品市場前景,確定其還款能力),準確識別評價風險,有效管理風險,創新出既符合金融普遍規律,又符合農業“輕資產”產業特點和農村熟人社會特征的風險評價和管理模式。
在工作推進中,要充分發揮政策性擔保工具的功能作用,及其在農業保險等其他各種涉農金融工具協作中的協調作用,整合各種金融資源,探索建立以政策性農業擔保為重要環節的農村金融風險管理理論體系和邏輯框架,推動政策性擔保與多種金融工具統籌協調運用、形成合力,形成完整的傳遞、分散、化解農業風險的鏈條。
三是把“統一戰線”筑牢,讓支持政策落地。希望各省級農擔公司能夠與國家農擔公司一起,共同努力,認真跟蹤、及時反饋與已簽約合作銀行業務合作落地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并做好宣傳推廣,通過多種措施,推動銀擔合作向深度和廣度延伸。同時,積極與地方性銀行業金融機構深入對接,并在此基礎上,努力推進農業信貸擔保與農業保險、期貨(期權)、互聯網金融、農村產權交易平臺、農業產業投資基金等金融工具和新業態的合作,拓展資金來源渠道。
此外,我國擔保行業20多年的發展實踐表明,商業化資本成立的擔保公司運作方式,至今仍沒有形成有效的贏利和可持續發展模式,為農業提供擔保服務的風險更大。農擔體系的政策性定位,決定了財政獎補是其在保持可持續發展前提下發揮作用的關鍵。財政支農資金以補助擔保業務代償風險等形式使用,是支持農擔機構開展政策性擔保業務的根本政策保障,是財政發揮杠桿撬動作用的支點,否則農擔機構就會為求自保而不得不迅速向商業化擔保模式轉變。在政策性擔保模式下,不以贏利為目的,農擔機構就可以綜合考量擔保業務的成本、風險等因素,既算經濟賬,又算政治賬、社會賬,而不是只考慮公司的成本和風險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目前,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和財農〔2017〕40號文件已經明確了擔保費補助和以獎代補等相關政策,下一步需要一起努力,盡快推動各類支持政策落實到位,以穩定農擔體系經營預期,心無旁騖推動做大擔保業務規模,確保健康可持續發展。特別是要盡快明確農擔體系的市場化決策和運轉機制,按照政策性主導、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原則,盡快在省級農擔公司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和決策運作機制,以及市場化的選人用人和薪酬激勵機制,鍛造一支熟悉財政和金融、“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擔工作隊伍,為農擔體系建設、業務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是把本領練硬,把工作做實。農擔工作有其自身特點和職業素質要求,要想做好,必須熟悉行業發展狀況,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必須廣泛涉獵各方面知識,走專業化、職業化道路。必須加強學習,特別是加強對農業、經濟、金融等專業知識的學習,并且做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在實踐中思考總結、固化知識和經驗。要暢通工作交流學習渠道,如加強體系內不同省公司、市縣公司之間的交流學習、信息共享;走出去,加強與外部的交流學習,把系統外的創新成果吸納進來,啟迪思維、開拓新路。
在加強學習的同時,要注重加強調查研究,充分發揚“兩腳泥、曬黑臉、睡地板”的精神,深入農村,到田間地頭去,收集第一手材料,掌握真實情況,查找共性問題,聚焦問題因地制宜拿出切實可行的工作舉措和解決方案,為農民多做事、做實事。
會議期間,對2017年度全國農擔體系優秀管理團隊、優秀業務條線和優秀個人進行了獎勵和激勵。山東農擔公司獲得信息系統建設單項獎、農擔大數據平臺建設優秀個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