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家農擔公司與各省級農擔公司一道,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農業信貸擔保工作的決策部署,在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的悉心指導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牢記使命、勇挑重擔、奮力拼搏,全面有序推進各項工作,農擔事業取得新成效,體系整體效能得到迅速釋放,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的作用充分發揮。
農擔體系基本建成??擔保業務量質齊升
? ? ??截至2018年末,33家省級農擔公司注冊資本金共計533.8億元,在保余額達到684.7億元,在保項目數達到21.27萬個,預計分別占全國涉農融資擔保行業在保余額的30%和40%左右。全國農擔體系在全行業涉農融資擔保業務的中流砥柱作用逐步發揮,政策效應不斷凸顯。自2015年7月財農〔2015〕121號文件下發至2018年末,全國農擔體系累計新增擔保項目32萬個,金額1144.2億元,相較于注冊資本金,政策效能放大2.14倍。
2018年是農擔體系成立后的第二個完整工作年度,全體系業務增長迅速,各省級農擔公司共新增擔保項目19.19萬個,金額640.6億元,分別是2017年的2.47倍和2.2倍。截至2018年末,全國農擔體系資本金放大倍數達到1.28倍,較2017年末0.62倍的放大倍數提高了1倍。北京、四川、重慶、廣東、江西、甘肅、青海、云南、青島9家省級農擔公司放大倍數超過2倍,湖南、浙江、江蘇、安徽、河南、貴州、福建7家省級農擔公司放大倍數在1-2倍之間,17家省級農擔公司放大倍數在1倍以下。
實踐證明,農業信貸擔保有其自身特點和成長規律,農擔體系發展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從農擔體系自身看,需要建立市縣分支機構、招聘并培訓人員、建章立制,從而具備開展業務的基本條件;從外部條件看,需要努力爭取銀行和各級政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確定合作模式與合作條件;在開展具體業務中,需要聯合銀行逐戶進行現場盡調,嚴格按照制度流程和風控要求辦理業務??梢哉f,農擔要發揮作用,必須遵循其自身發展規律,一筆一筆地做,逐步累加累計,才能逐步達到本金的規模并逐步放大倍數,這都需要時間和過程。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必須做好項目風險的防控,不能揠苗助長。
在推動業務發展的同時,各省級農擔公司嚴格執行“雙控”標準,2018年末符合“雙控”標準的在保項目余額占78.9%,較2017年末提高了23.9個百分點;其中2018年新增擔保業務中符合“雙控”標準的項目達到83.86%。
業務快速上量得益于機構建設不斷下沉完善。按照財農〔2018〕1號文件要求,國家農擔公司堅持從整體層面把握體系分支機構建設進程,通過實地調研、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精心指導各省級農擔公司按照垂直化、短鏈化原則,以分公司、辦事處形式為主,加快分支機構建設,推動各省級農擔公司實現業務和人員的快速下沉。截至2018年末,33家省級農擔公司設立分支機構超過1500家(其中自設機構近550家),專職員工近2500人(其中分支機構專職員工1500人),分別是2017年的3.7倍和1.5倍,對全國1050個主要農業縣的業務覆蓋率達到90%以上,已建成上下聯動、緊密可控的農業信貸擔保網絡體系。
多方合作穩步推進? 協同支農效應凸顯
國家農擔公司充分發揮體系“龍頭”作用,著重推動銀擔合作“總對總”戰略合作協議在省級層面的落實,不斷加大溝通協調力度,爭取更為有利的合作條件,細化解決銀擔合作在風險分擔、綜合融資成本、反擔保措施等方面的問題,推動銀擔合作向深度和廣度延伸,有效支持省級農擔公司做大農擔業務規模。截至2018年9月末,“總對總”層面簽約銀行達到16家,全國農擔體系與16家“總對總”合作銀行年度新增擔保項目金額占全體系新增擔保額的50.2%。同時,比照銀擔“總對總”合作的工作方式,為省級農擔公司與農業保險、期貨期權、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等多種農村金融風險管理開展合作搭好平臺、爭取有利合作條件和環境,構建農村金融風險有效傳導、分散、化解的完整鏈條,并引入更多金融活水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
在積極推動與金融機構深化合作的同時,為爭取各地政府加大對農擔工作的支持力度,國家農擔公司通過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召開交流座談會議等方式,積極推動省級財政部門按照財政部有關要求制定出臺擔保費補貼、業務獎補等支持政策,鼓勵地方政府與省級農擔公司從分支機構建設、推薦篩選客戶、風險分擔和化解等多方面加強政擔合作,支持區域內農業信貸擔保業務發展,幫助省級農擔公司盡快做大擔保業務規模。目前,已有23個省出臺了對本省農擔公司的財政支持政策,包括擔保費補貼、代償補償、以獎代補等;共有23個省級農擔公司與市、縣(區)級地方政府簽署了合作協議,涉及市、縣(區)等各級政府452個。此外,全國共有9省(市)已出臺或正在擬定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擔保貸款貼息政策,不僅有效降低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成本,也有利于提高農擔公司在銀擔合作中的話語權,從而爭取到更有利的合作條件,形成良性循環,進一步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金融活水澤潤“三農”融資難題逐步破局
國家農擔公司全力支持省級農擔公司因地制宜開發農業信貸擔保產品,通過舉辦全國農擔體系經驗交流與業務推進會、全國農擔系統2018年業務推進及銀擔合作高級研討班等途徑,及時總結提煉省級農擔公司在業務模式及風控措施方面的經驗做法,推動農擔體系內部充分交流、相互啟發、分享經驗。各省均涌現出一批有代表性的特色擔保產品和業務模式,在推動解決“融資難”問題的同時,大幅降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成本。截至2018年末,全國農擔體系平均擔保費率僅為1.16%,遠低于2-3%的行業平均水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綜合融資成本(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擔保費率)控制在8%以下,略低于或基本持平當地正規金融機構的市場融資成本,整體上較原來農村10%以上的綜合融資成本下降了2-3個百分點。部分省級農擔公司結合本省的貼息貼費政策,農戶實際綜合融資成本甚至降至3%-4%,有效緩解了“融資貴”問題。通過農業信貸擔保的扶持,發展壯大了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解決當地農民就業、脫貧致富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