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鹽窩鎮肉羊產業基地調研時遇到一個穿著拖鞋、挽著褲腿的老鄉,通過交談得知,老鄉養了2000頭羊,每年購買羊羔及各項養殖成本需要300萬元,有將近100萬元的資金缺口。因為缺少合格的抵質押物,當地銀行只給貸20萬元,好不容易找到公職人員提供擔保,一共才貸到50萬元,其余50萬元只好借助民間借貸,平均融資成本高達11%?!鄙綎|省農業發展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山東農擔”)黨委書記、董事長魏華祥向《金融時報》記者講述了他在調研時了解到的養殖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山東農擔引入當地農行、郵儲銀行等多家合作銀行,通過市場化運作,實行優惠利率。目前,該養殖戶已經通過農行獲得了100萬元貸款,貸款利率4.785%,加上1.5%擔保費,融資成本為6.285%。結清本息后,山東省財政按照2.175%給予貼息,該養殖戶實際承擔的融資費率僅為4.11%,較以前節省了6.89萬元。
目前,鹽窩鎮肉羊產業集群擔保規模已突破2億元。截至今年7月末,山東農擔已累計為全省5.9萬戶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貸款232.6億元,擔保放大倍數達6.1倍,遠高于全國平均的2.9倍。
魏華祥同志在利津縣鹽窩鎮深入肉羊養殖戶家中調研
上文中的肉羊養殖戶遇到的融資難題不是個例。從現實情況來看,缺少抵質押物、擔保難、風控難等成為橫亙在金融機構與農民群體之間的一道溝壑,很多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民只能靠自有資金或者民間借貸籌集資金,無法實現快速擴大生產規模和轉型升級。
為解決這一普遍性問題,進而從農業大省蛻變為農業強省,山東省一路摸索,走出了一條“貸”動農業發展的農村普惠金融新路徑。在實踐中,金融監管部門和各金融機構聚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群體,從農業擔保、數字化風控、物流等融資、發展痛點入手,推出以“強村貸”“數字普惠金融項目”“智慧冷鏈物流”為代表的一系列創新產品。
? 以前讓農民群體最為難的貸款,現在不難了,也不煩了。
?
“強村貸”:?“貸”動農村合作社發展壯大
“俺家老少三代過去就指望著16畝糧田的收成,風里來雨里去,一年兩季下來,也賣不了多少錢。自從土地入了合作社,成本少了,收入還高了。同樣還是這些地,去年麥秋兩季合作社分紅4萬多元,再加上俺在合作社打工的工資收入,一年純收入達五六萬元,現在手頭上感覺松快多了?!鄙綎|省德州市平原縣前曹鎮鄭莊村農民趙書友興奮地對《金融時報》記者說。
? ?在這個種了幾十年地的莊稼漢心里,同樣是種地,現在和過去大不一樣了。
? ?
?2017年5月,平原縣前曹鎮在鄭莊村試點成立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全村92%的戶數和田地面積加入。成立之初,合作社缺乏運轉資金,又因為規模較小、抵押的有效資產不足,難以獲得金融機構貸款,這讓鄭莊村黨支部書記鄭傳蓬發了愁。
“多虧了省里創新推出的‘強村貸’,銀行的門檻降低了,擔保也有了著落,我們提交的4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獲得了審批,合作社終于貸到款了?!编崅髋钫f。
省農擔公司和省農行工作人員在前曹鎮鄭莊村聯合調研
? ? ??
在山東,像鄭莊村合作社一樣面臨資金困難的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在少數。為此,2019年底,由山東省委組織部、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牽頭,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山東農擔聯合創設了全國首個專項支持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貸款產品——“強村貸”?!皬姶遒J”通過“組織部門推薦+農擔擔保+農行貸款+財政貼息”的方式,把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能力和在群眾中的聲譽轉化為信用等級評定和申請貸款的依據,一舉解決了合作社“貸款難”“擔保難”問題。
? ? ??在棲霞,當地農行為煙臺格瑞特果品專業合作社發放140萬元“強村貸”,支持“煙臺蘋果”升級換代;在聊城,疫情防控期間,農行聊城茌平支行與茌平區委組織部、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成立專門服務團隊,主動上門開展對接服務,發放聊城市首筆200萬元“強村貸”業務,支持耿店村加快建設蔬菜加工廠項目;在泰安,農行泰安岱岳支行通過岱岳區組織部門了解到合作社的資金需求以后,主動上門對接,不到一周時間,就為岱岳區祝陽鎮二王庵村岱鼎女兒茶專業合作社發放“強村貸”200萬元,支持其擴大生產規模。“強村貸”正成為山東農業升級換代的重要金融力量。
? ?截至目前,農行山東省分行已支持山東省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超過300個,投放“強村貸”2.3億元,貸款按照基準利率發放,農擔擔保費減半收取,合作社年化綜合融資成本不到2%。以“強村貸”為依托,該行通過開展“萬人進鄉村”活動,為全省農戶建立資產信用檔案,實施建檔“白名單”客戶線上融資,有效農戶信息建檔戶數達到25萬戶,預授信金額175億元。
? ?此外,為進一步豐富“強村貸”產品內涵,農行山東省分行還相繼推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貸款、供銷農耕貸、金穗農擔貸等,形成了從農村集體組織到普通農戶的“強村系列貸”組合產品。截至目前,貸款余額超過40億元,較年初增加27.4億元。
數字化普惠金融:打通農村金融服務
“最后一公里”
地域性發展難均衡、服務覆蓋度難提升、商業可持續性難實現等問題長期制約著農村地區普惠金融發展。2018年9月,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與螞蟻金服簽約“數字普惠金融項目”合作協議,攜手打通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根據螞蟻金服提供的數據模板,將縣域農民的醫療保險、農業補貼、農業保險、農村土地確權4項數據,加密后傳至阿里云平臺。農民申請貸款時,經本人授權,數據從平臺調取,通過數據分析,為農民個體提供差異化授信額度。”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告訴《金融時報》記者,該項目可實現“三分鐘申請,一秒鐘放款,零人工干預”(“310模式”),面向農民群體提供純信用、無抵押、無擔保的信貸服務,最高可貸30萬元,利息千人千面、按日計息、隨借隨還,不收提前還款手續費。
事實上,貸前核實難、貸后管理難也是制約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獲得貸款的重要因素。在落地“縣域數字化普惠金融”過程中,數字化風控技術帶來了更為便宜的運營成本和更低的不良率,也打破了因風控難而導致的融資難問題。
? ?據螞蟻集團網商銀行農村金融部總監王澤順介紹,網商銀行探索了針對種地大戶、養殖大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產品,推出“數字化產業金融”,并創新針對種植養殖大戶等的專屬風控技術,例如種植類采用衛星遙感圖、光譜定位識別技術。根據螞蟻金服提供的數據,其發放的農村金融貸款每筆運營成本僅為2元左右;山東省內網商銀行小微企業信貸不良率為1.4%左右,低于行業不良率。
? ?截至8月22日,山東省內已經有69個主要農業區縣上線該項目,網商銀行對山東省內涉農人群授信總人數近670萬人,授信總額度超1050億元;累計放款資金達640多億元,累計放款人數88萬人;當前余額資金超80億元,余額人數37萬人。?
??
“追花逐蜜”式可移動冷箱:讓農產品
更好走向餐桌
? ?膠東半島的水產、諸城的調理品、臨朐鴨鵝、壽光果蔬、金鄉大蒜……山東農副產品種類豐富,銷往國內外。就蔬果而言,全省蔬菜種植達2200萬畝,集中在當年10月至次年6月上市;水果總面積980萬畝,各季節均有上市。
? ?從田間到地頭,農產品要經過生產、流通、銷售、服務等多個環節,其中冷鏈物流是關鍵,恰恰也是目前的短板,制約著當地農產品產業做大做強。
? “在北京要吃到山東產的水蜜桃,農戶必須在桃子七成熟時就摘下來,要不然運到北京就爛了。農業具有周期性,桃子、櫻桃、蘋果大量上市就兩個月,建冷庫有很長的閑置期,不劃算?!蔽喝A祥介紹說。
初秋時節,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農民種植的萬畝韭菜迎來盛花期,當地農民加緊采摘韭菜花銷往各地。近年來,無公害韭菜種植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之一。圖為當地農民在田間采摘韭菜花。新華社發(趙東山 攝)
? ? ? ??為突破冷鏈物流瓶頸,山東農擔推動構建涉農供應鏈數據自動生成機制,搭建城鄉冷鏈產融生態平臺,在高速公路收費區或服務區布局模塊化組合式可移動冷箱。“追花逐蜜”移動式冷箱設備納入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技術方案,在章丘、臨淄、蒙陰開展測試并取得較好實驗效果,不僅解決了農產品因“最先一公里”冷鏈缺失導致的賣難問題,實現了優質優價和全程可追溯,還通過采集到的可信數據,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不敢貸、不敢擔問題。
? “以前電商不敢接大單,因為接了農產品也存不住,現在有了可移動冷箱,遇到陰天下雨斷電也能儲存,解決了電商很大的痛點。而且在電商帶動下,一斤優質桃子,農戶能多賣三角至五角錢。”魏華祥說道。
? “現在,在這種智能冷庫的幫助下,可以采摘八成多熟的桃子,銷售時間延長到1個月,口感更好?!闭劦娇梢苿永湎涞氖褂酶惺?#xff0c;山東省蒙陰縣果滿園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孫健贊不絕口,“ 有了這個‘大家伙’,80噸的訂單咱也敢接!”
? ?疫情防控期間,山東農擔啟動基于移動冷鏈設施的數字供應鏈金融試點,7天部署到位,當天存貨產生可信數據,“順藤摸瓜”獲客16戶,次日實現首筆300萬元貸款。目前,沂水、臨淄和博山智慧冷鏈物流綜合園區已正式簽約,并列入全省補短板強弱項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重點項目。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