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綬琯,男,漢族,1923年1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國家天文臺名譽臺長、北京天文臺原臺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綬琯是我國天體物理學奠基人之一,中國射電天文學開創者。1999年,他倡議并聯合錢學森、王大珩、路甬祥、白春禮等61位著名科學家創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組織5萬多名中學生先后參加俱樂部科研活動,一些學生已成長為國際科學前沿領軍人物。
“執手巡九天,創國家重器日月同鑒;運籌澤八方,掖百年英才時代擔當”,在九十八載的人生中,王綬琯始終將個人命運與國家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不僅在天文學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還甘為人梯,為青少年科技人才培養拼盡全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993年,紫金山天文臺將3171號小行星命名為“王綬琯星”。他研究一輩子星星,也成為帶領無數中學生走進科學的“啟明星”。
20多年中,王綬琯為俱樂部發展四處奔波。為解決經費問題,他捐出稿費;身體虛弱無法行走,他讓女兒用輪椅推著去參加俱樂部活動;即便躺在病榻上,自稱“眼睛、耳朵都開始罷工”,他仍關心著俱樂部的未來。
經過22年的發展,俱樂部基地校由最初的4所發展到31所,共有721位導師和5萬多名中學生參加俱樂部科研活動,其中3100多名中學生走進278個重要科研團隊及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平均為期一年的科研實踐活動。
一批俱樂部早期會員已嶄露頭角,成為國際科學前沿領軍人物。他們中,有3人入選我國“青年千人計劃”,在中科院等單位領銜科研團隊;有的在國外建立獨立科研實驗室;有的成長為高性能集成電路芯片設計領域知名專家,在國際學術界和工業界有影響力;有的作為計算機視覺和認知科學專家,成為國內首次推出無人駕駛卡車方案的獨角獸企業創始人;有的是國際生物物理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入選福布斯雜志亞洲30歲以下杰出人才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中國科技青年榜……
王綬琯榮獲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等稱號,被授予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后備人才培養終身成就獎、“北京榜樣”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