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9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
?
數千里之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7103廠35車間機加七組數控車工何小虎正看直播,只聽解說道:“神州十三號不僅是我國在軌駐留時間最長的飛船,還是返回最快的飛船,從1~2天縮短到8個多小時?!焙涡』⒏械綗o比喜悅和榮耀。
?
因為運載飛船的火箭“心臟”——液體火箭發動機,由該公司研制,其中,發動機燃燒系統相關產品作為“心臟之中的心臟”,便出自何小虎及其工友之手。
?
多年來,何小虎參與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火星探測工程和空間站建設等生產任務,一次次成功“飛天”,令中國航天事業的“心臟”更加強大。
?
續傳承,特別能吃苦
?
“師傅,我們用什么設備加工航天領域最精尖深的產品?”大學畢業,進廠第一天,何小虎問師傅董效文。
?
真正走進車間,何小虎“被潑了一盆涼水”,他看到有的車床清晰寫著“1967年生產”。師傅看出了他的沮喪,指著墻說:“生產航天領域的產品,我們靠的是這個?!焙涡』⒖催^去,墻上是一行大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
?
入職第一課,由被譽為“航天鉆頭”的全國勞模曹化橋開講。何小虎記住了兩件事,一是曹師傅可以在太空液體火箭發動機關鍵部件噴注器上,鉆出2000多個不同角度、直徑的小孔,最小孔直徑只有0.12毫米;二是為了保護視力,曹師傅幾十年如一日不看電視。
?
后來他才知道,他們那個車間被譽為“勞模工匠的孵化器”,有一種精神在傳承著。何小虎有了目標和方向。
?
何小虎開始利用一切時間學習和實踐。那幾年,他經常滿臉油污、渾身沙礫,鼻子里都是灰土。他從基礎做起,泡在車間里反復做零件、磨刀,利用一切零碎時間學習,找各個師傅請教——那是最苦的幾年,也是進步最快的幾年。
?
“踏實、勤奮,又善于思考和總結,陜北孩子的拗勁、韌勁,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倍恼f。
?
苦心人,天不負。2016年,何小虎首次參加國家一類大賽,榮獲陜西第一,全國第四,這是陜西參加該項賽事的最好成績。2017年,中國大能手選拔賽,他成為陜西入圍全國十強第一人。2018年,32歲的他成為全國數控技能大賽陜西賽區最年輕的裁判。
?
戰極限,特別能攻關
?
“作為技能工人,這個合格率肯定是無法接受的?!?016年,某型號發動機噴注器架生產遇到瓶頸,有項精度僅相當于頭發絲的十分之一,在機床上無法測量,試加工合格率僅有20%。
?
“交給我,我有信心啃下來?!焙涡』⒘⑾萝娏顮睢?/span>
?
原來,在一些老師傅搞技術攻關時,何小虎就已經關注到了這個產品,并一直在思考合格率低的原因。上手后,他發現攻關“真難”,之前車間從未加工過,沒任何可借鑒的經驗和數據。那兩個多月,何小虎天天熬夜查資料、找人討論,有時正吃著飯,突然想到什么,放下碗筷跑回車間進行試驗。
?
經過無數次試驗,何小虎提出“設備熱穩定性”概念,發揮其極限加工精度,顛覆傳統方法,讓產品合格率達到100%,加工效率提升4倍。
?
在加工某發動機燃燒噴嘴時,廠里遇到前所未有的技術難題,合格率只有50%,這不僅影響發動機的交付和后續型號生產任務,更關系著飛行器能否精準入軌。之后的兩年,何小虎聯合工藝、操作人員,找過西北工業大學教授、設備生產廠家請教交流,甚至花錢找大學老師補課。最終,2020年,他們攻克了瓶頸難題。
?
多年來,何小虎先后攻克液體火箭發動機生產研制難題65項,申請專利8項,獲得1項國際專利授權,3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項國家發明專利。
?
帶新人,特別能奉獻
?
4月,何小虎工作的車間,他的徒弟正往機器里放金屬材料,日歷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工作任務。
?
“何師傅平時對你們嚴厲嗎?”有人問。“工作時特別嚴,但我們知道,他會全心全意幫我們?!蓖降艽稹?/span>
?
如今,車間已用上智能化的設備,但只要有新來的徒弟,何小虎仍堅持讓他們用最傳統的方法練習,在砂輪機上磨刀具,不斷重復簡單、枯燥的動作。
?
“通過這種方法,我希望他們把心沉下來,更踏實、細致,在磨刀中感悟最基礎的原理,與數字化、智能化結合?!焙涡』⑷缡钦f。
?
幾年間,何小虎先后培養出20多名徒弟,他也成為陜西省帶徒名師。
?
“36歲,何小虎已經是全國技術能手、職業技能競賽國家級裁判、大國工匠技術講堂特聘講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他的故事影響和帶動著航天領域一個又一個年輕的技能工人,更讓人們對技能工人有了新的認識?!惫竟飨排d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