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6時30分,不論刮風下雨,一位身材瘦小的師傅總會準時出現在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東輕)的熔鑄第一線,在7條生產線上不斷奔波。他手中拿著一本巴掌大的本子,一邊觀察生產現場的情況,一邊在本子上快速地記錄著。此時,距離交班時間還有一個半小時。
?
他就是東輕鑄造工、特級技師賈春成。
?
寒來暑往,熔鑄機臺旁從沒有“容易”二字。夏天出汗,平均溫度42攝氏度的廠房,讓人的汗水多到浸透的衣服晾干后能夠“站立”在地上;冬日想象中很熱乎,但實際上卻是“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廠房內外溫差60多攝氏度,一冷一熱更讓人難以適從。就是在這樣一個崗位上,賈春成一干就是26年。
入廠到定崗:只用了兩個月1977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平房區的賈春成,是家中的第三代東輕人。爺爺是東輕前身101廠職工,爸爸是東輕模鍛工。
?
1996年8月26日,19歲的賈春成畢業后參加工作。按照當年的規定,所有技校畢業生都要進行為期一年的學徒工作,才能定崗。但僅僅2個月后,賈春成靠著勤奮和努力,提前結束了學徒生涯,開始定崗了。
?
1998年生產某產品的鍛環時,21歲的賈春成跟著師傅、廠里第一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呂彥澤,第一次接觸到國家級項目的研發。在6個人的研究團隊中,賈春成的年齡最小。
?
4天半的時間里,6個人分為2班,一直不停地試驗。當時鑄造的是國內同行業中直徑最大的720毫米的圓棒,第一爐、第二爐、第三爐……試驗始終不成功。在多次失敗后,賈春成在機臺上觀察著熔體,提出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想法。起初,老師傅們并不同意。賈春成說服師傅們試一試,沒想到試過之后,效果明顯。老師傅們紛紛夸獎賈春成:“小伙子行啊,比我們這代熔鑄工強!”
?
正是這次試鑄成功,確保了重點項目如期進行。這次經歷也讓年輕的賈春成開始摸索熔鑄路上的新方向。
失敗到成功:試驗了幾百次在賈春成的簡歷上,一些重大工程閃耀其中,他全程參與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材料的研發、試制、生產,打破材料國外壟斷。
?
賈春成所鉆研的專業很難找到現成可供參考的資料,掌握相關技術的外國專家更不會分享。怎么辦?只能靠自己。
?
2011年,賈春成參與了一項國家重點項目。當時,我國還缺乏該項目所需合金的自主獨立生產能力,核心技術都在外國人手里。超大合金產品的長度偶爾達到1.8米,距離穩定生產3.5米長的合金產品還有很大差距。
?
經過幾百次的摸索改進,賈春成以及團隊鑄造出來了3.5米長的鑄塊,進行細微調整后,就可以達到4米多長了。這項研發的成功,代表著國內高精尖高強高韌鋁合金材料有了大突破。
?
賈春成回憶說:“別人能鑄出來的,我們也一定能行!”
個人到隊伍:夯實了人才庫2016年,熔鑄廠建立了以賈春成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作室剛剛成立,賈春成就提出申請,要去新開發的熔鑄“北線”工區。
?
當時,在“南線”工區的賈春成已小有名氣。他根據工作經驗總結了《7系鋁合金鑄造優質操作法》《鑄造工藝標準化操作規范》等多項行業規范及標準。
?
賈春成很清楚,在熟悉的老生產線上,由于爐子的噸位受限,已經不能滿足國家對于大型板材的需求了?!暗叫鹿^,我的經驗可能會失效,名氣可能會受損,但是這不重要?!辟Z春成坦言,在國家需要面前,個人的名利不重要?!拔蚁氚颜莆盏募夹g移植到新線上,讓產能滿足需求,才是我的責任?!?/span>
?
為了踐行使命,賈春成毫無保留地把積累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人。賈春成說:“打破技術壟斷,不能靠一個人,也不能靠一代人,必須有一支穩定、強大的隊伍。服務國家是我們最大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