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從古至今,“廉”一直是治國安邦的重要主題。中國歷朝歷代提出了很多廉政理念,實施了很多廉政舉措,不斷賦予清廉新的內涵。漢朝提出“回避”制度防止任人唯親,宋朝時要求御史“風聞言事”……有些舉措不僅在當時發揮了積極作用,現今仍具有借鑒意義。
廉是從政之基。中國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無不將清廉視為從政最重要的品質之一。《周禮》以“六廉”首提廉能并重、以廉為本的思想?!蛾套哟呵铩诽岢觥傲?#xff0c;政之本也”,把“廉”當作為政的根本。孟子認為“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闡明了對廉與貪這兩種對立價值觀的認識。韓非子直接點出廉吏的特質:“所謂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輕恬資財也?!睔v朝歷代也設立了各種監察和反貪機構,制定了一系列廉政制度,以清廉為基穩固發展。
廉為成事之本。史海鉤沉,既可以細說一部“清官史”,也可以寫出一本“貪官譜”。清貪一念間,卻決定為官者能否成事。清官廉吏往往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進而成就一番事業。東漢南陽太守羊續“懸魚拒賄”,為百姓排憂解難,官至太常;南朝吏部尚書徐勉“止談風月”,晚年所寫《誡子書》至今仍能給人深刻啟迪;明朝海瑞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賄,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被百姓稱為“海青天”……反觀貪官,大多為滿足私欲將個人利益置于國家、人民之上,最終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指鹿為馬的趙高,操縱賦稅貪污,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秦朝滅亡;納賄自肥的劉瑾屢次制造冤案,使得明王朝元氣大傷;聚斂錢財的和珅,即使最終被扳倒,但以其為代表的貪官侵蝕朝綱已久,腐敗之風下清朝頹勢難擋。
“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惫湃苏J為做官最難的在于能否做到廉潔,并且不限于一時之廉潔,而是一生清廉。這份堅持是能夠干事成事的重要基礎,如果在廉潔這一步上沒有邁穩踏實,成功便難以持續長遠。包拯任端州知府期間,查明了歷任地方官借進貢端硯為名盤剝百姓的真相,但在臨走時他卻不愿接受端州百姓贈送的上好端硯,于是后來便有了“端州三年任,不持一硯歸”的美譽。在當代,“四有”書記谷文昌“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當領導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凈,把自己的腰桿挺直”,公廉為民的作風成為他干事創業的精神支撐,最終帶領東山人民苦戰十幾載,治服了“神仙都難治”的風沙。1964年調離東山時,他將某次請客多花的20多元錢還給秘書,并說“不能從食堂結余中報銷,這樣我就可以輕松到福州了”。
以廉為本,以廉成事。廣大黨員干部要守好清廉底線,用清廉為干事奠基,慎初慎微,勤政為民,在廉潔干事、干凈成事中樹立起新時代黨員干部忠誠干凈擔當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