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如何處理公與私的關系,能洞見從政者的格局和境界?!缎绿茣份d:唐朝徐有功在任司刑少卿時,曾與皇甫文備一同負責刑事案件的審理?;矢ξ膫涠啻文笤熳C據誣陷徐有功放縱逆黨。后來,皇甫文備因為一起刑事案件被連坐下獄,恰巧由徐有功審理此案。徐有功依法將其釋放。有人說,皇甫文備曾經想置你于死地,如今你卻放了他,為什么呢?徐有功答:“爾所言私忿,吾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
“不可以私害公”指公私分明,不可因私情而損害公道或公德。徐有功在審案中,自覺劃清公與私的界限,不拿“公法”報“私忿”,手握戒尺不行私,廉潔用權不害公,既守住了原則和底線,又捍衛了法律尊嚴。正所謂:“理人之道萬端,所以行之在一。一者何?公而已矣。唯公心可以奉國,唯公心可以理家?!?/span>
從政治政,只有秉持一顆公心,不為私利所迷,不為人情所困,方能坐得端、行得正、走得穩。反之,如果公器私用,徇私忘公,必然滋生腐敗、自食苦果?!妒酚洝份d:戰國時期,范雎在魏國曾受到魏齊迫害,在魏人鄭安平和秦使王稽的幫助下,潛逃入秦,受到秦昭王的重用。出于“還人情”的心理,范雎舉薦王稽為河東太守、鄭安平為將軍。后來,鄭安平在邯鄲之戰中兵敗,投降趙國;王稽因私通諸侯,被誅殺。范雎受到牽連,因此辭去相位、抑郁而終。
“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狈饿轮e,就在于公私不分,把公權當私產,拿公權謝私恩,結果既害公又害己。如宋人汪藻言:“公與私不并行,恩與法不兩立。以公滅私,以法奪恩者治;以私害公,以恩撓法者亂。此古今不易之道也?!庇秩缢未韺W家朱熹言:“官無大小,凡事只是一個公。若公時,做得來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風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來做去,也只得個沒下梢?!?/span>
公大于私,不可以私害公,是從政者必須堅守的原則和底線。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對公與私的取舍,一向旗幟鮮明。延安時期,張聞天陪客人吃飯,卻不夾一筷子菜,只吃了兩碗小米飯。事后他說:“菜肴是讓客人吃的,不能揩公家的油?!?/span>
老一輩革命家用言行回答了什么是“大明無偏照,至公無私親”。也正是秉持這份公心,中國共產黨以清正廉明立身,視人民利益重于山,視個人利益淡如水,才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在無比艱苦的條件下,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這就是“公”的力量,“公道達而私門塞,公義明而私事息”,公心越充盈,離腐敗就越遠,離民心就越近,離勝利就越近。
公私之交,存亡之本。進入新時代,“公私”二字仍是衡量黨性強弱的尺子,并對黨員干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安豢梢运胶本褪且粭l紅線,不能含糊,更不能觸碰。在工作生活中,廣大黨員干部當謹記“公生廉、私生貪”的道理,把“公”與“私”兩個口袋分清,堅持以“公”為標尺,正心、正言、正行,常拿“做人公道正派,做事公正廉明”砥礪品行,常拿黨規黨紀對標對表、錘煉黨性,切實做到手握公權不謀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