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古人對“小”歷來不敢小視。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韓非子曰:“有形之類,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避髯釉?#xff1a;“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先哲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對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傾注熱情和筆墨,絕非“謹于小而忽于大”,而是無數事實證明,一切驚天動地的大事無不是由若干微乎其微小得不能再小的因素累積而成。
清代文學家沈起鳳的《諧鐸》一書中講了個“一錢落職”的故事,說的是康熙年間,南昌某秀才偶過一書店門口,看到有少年正數錢買一部《呂氏春秋》,巧的是剛好有枚銅錢滾落于地而未覺,于是秀才偷偷用腳踩住,待少年離去后彎腰拾起揣進兜里。此一幕被旁邊坐著的一個老者看得一清二楚,問過秀才姓名之后,冷笑而去。數年后,秀才得到江蘇常熟縣尉的官職,照例拿著名帖拜見上級,可是求見十次都未成功。最后巡捕傳話說,你不必去上任了,因為你已被彈劾了。秀才十分不解,急問所彈何事?巡捕告訴他:“貪污。”秀才更加疑惑,還未上任,到哪去貪呢?這其中定有誤會,必須當面問個清楚。巡捕再次傳回話來:“你難道不記得當年書店中的事了?當秀才時,尚且視一文錢如命;如今僥幸去做地方官,能不搜刮索賄,做一個戴紗帽的劫匪嗎?巡撫湯大人請你馬上解任,回家老老實實去做個本分人吧!”聽聞此言,秀才方如夢初醒,當年那個老者原來就是今天的江蘇巡撫湯斌,頓時愧悔至極,心有不甘地辭官而去。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固若金湯的雄偉大堤,狂風巨浪不能奈其何,但小小螻蟻,卻能以日復一日、神不知鬼不覺地破壞,使其成為虛有其表的空架子,最終一潰千里。巍然屹立的高樓大廈,風霜雨雪難以撼動分毫,可是其煙囪細小縫隙間冒出的一兩個火星卻可引發熊熊大火而化為灰燼??梢?#xff0c;微小的隱患一旦被忽略,就會悄悄地滋生蔓延,最終由量變到質變,造成無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司馬遷作為太史令和杰出的史學家深知此理,上將軍李廣利派人送他一對玉璧,非常漂亮,也非常珍貴,堪稱稀世之寶,但司馬遷沒有一點猶豫就退還。他認為玉璧貴在無瑕,人也應當如此,他只是一個史官,不敢以玉璧自喻。如果收下這對玉璧,心靈上就會留下一個永世也洗不掉的污點,并要受制于人。
寥寥數語,恰如一滴水,折射出司馬遷過人的智慧和高尚的操守,同時也闡述了一個極為深刻和精當的道理。凡事只要邁出突破“零”的第一步,就會有若干步在后邊接踵遞進,古往今來,數不清的人就是沿著這樣的軌跡一步步滑入泥坑而無法自拔的。由一個不當回事的小污點,以致越來越大,直至成為破罐子破摔的一團漆黑。所以這個非常容易被忽略、被無視的“小”才值得重視,在某些時候甚至具有決定性意義。
故而,“勿以惡小而為之”成為古圣先賢不厭其煩反復告誡后人的話語,因為他們深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哪怕小得不能再小的惡行,今天一件,明天一件,久而久之,就會日漸沉淪,就會“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再強健的駱駝也禁不住最后一根稻草,可不慎乎?